以前在台北的餐廳吃飯時,結帳的時候有時候會被收服務費。顧名思義,服務費想必就是給服務生的錢,因此服務生的服務越好,我們給的服務費通常會越高,對嗎?在我去過的餐廳來說,並不是這樣的。首先,通常服務費都是固定 10% ,並不會因為服務的品質而不同。其次,服務費據說最後並不會落到服務生手上,而是被餐廳業主拿走,當作是營業額的一部份。因為台灣的服務費不應該叫做 "服務費" ,應該要叫 "不好意思你的餐點被打九折了但其實是跟你開玩笑的所以我要把錢再補回來" 。
在美國的話,大多數的餐廳都會收取服務費。這個服務費聽說就真的是直接給服務生的,而且也可以就客人對於服務的滿意度來調整。但對於已經習慣於固定 10% 服務費的我來說,每次要給這個服務費的時候,總還是會猶疑不定個幾秒鐘。比方說我今天去外帶了兩杯手搖飲料,結帳時就看到這個畫面:
幫我點餐的服務生就站在我面前,等著我按小費的按鈕。我一邊流著冷汗,一邊在腦海中快速閃過剛剛點餐的過程:他對我滿親切的,但也沒有特別殷勤;我甜度冰塊都有請他幫我調整,但我也沒有給出太麻煩他的需求;我點了兩杯飲料,超過一杯,但不到三杯。這些跑馬燈跑完之後,我總算計算出精確的服務費,並按下了 10% 的按鈕。
在很久以前,我就看過好色龍翻譯的關於美國的服務費的影片。大意是說,美國的小費制度的起源並不是為了感謝服務生的親切服務,而是因為 1919 年時美國政府頒佈禁酒令,餐廳跟飯店營業額一落千丈,所以服務生的薪水被砍到活不下去,只好開始收受服務費的故事。幾年後,禁酒令被取消了,服務生薪水卻還是一樣低,也因此小費制度就留了下來。然後演變到今天,就成為了不給小費就是沒禮貌的文化。
在我租屋處的附近,有一家好吃的冰淇淋店,在結帳時,可以看到旁邊立著一個小小的牌子:
這個小牌子明白表示他們是不收小費的,理由是他們認為服務生的薪水是餐廳業主的責任,而不應該要靠客人給的小費來讓服務生來維持生計。這是我在西雅圖到過的所有餐廳裡,唯一明白表示不收服務費的一家。
對於服務費究竟該怎麼給,我還是相當地迷茫。希望有一天我能夠在社會氛圍,還有公平正義裡,抓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Ice cream 店最高!以消費支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