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是在我還在念高中的時候。踏上這塊資本主義的土地,有一件事是非做不可的,就是花錢買東西。不要以為買個東西沒什麼,我當時在店裡才看商品價格的時候就傻住了:為什麼標價裡會有小數點?對於只會計算正整數的台灣人如我,看到一包洋芋片 $2.49 這種價格就讓我腦袋瞬間當機。我心想,假如這包 $2.49 的洋芋片遇到特價,打九五折之後就變成 $2.3655 ;再假設我跟另外三個朋友一起分食,一個人就要付 $0.591375 。光是買這包洋芋片就已經需要計算到小數點後第六位了,如果再買一盒沾醬的話呢?我實在不敢再想像下去。
彷彿這一切還不夠複雜一樣。當你拿著這包 $2.49 的洋芋片去櫃台結帳,就算沒有特價,就算沒有朋友拆帳,結帳金額就真的會是 $2.49 了嗎?我只能說,很有機會並不是。為什麼不是呢?眼尖的你大概已經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了,就是跟 "消費稅" 這個東西有關。那為什麼我用 "有機會" 這麼不確定的語氣呢?這是因為美國的消費稅這個東西實在是太鬼了,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這一次搬來西雅圖,我已經可以坦然接受價格裡有小數點,也不再對於消費稅大驚小怪了。就算拿到了上面照片中的收據,看到那筆 $3.48 的稅,也是心如止水,再無波瀾。正當我慢慢習慣於一切商品都要額外加稅時,我詫異地發現一張沒有加稅的收據。在那張收據上,我們只買了一顆南瓜,沒有買其他東西。難道只買一件東西的話就不用加稅嗎?還是這顆南瓜裡有什麼財富密碼嗎?以後我們三餐都只能吃南瓜了嗎?
上網查了一下西雅圖所在華盛頓州的規定,原來像是南瓜這種沒有加工過的食材是不收消費稅的。常聽別人說在美國生活都要回家自己煮才會省錢,可能跟這件事也有一點關聯。不過問題來了:怎樣程度的加工才要收消費稅呢?把食材洗乾淨算是加工嗎?把食材切片算是加工嗎?把食材拿去烤算是加工嗎?把食材烤完再調味算是加工嗎?我實驗了一下,發現我買 Lay's 的洋芋片不用加消費稅,但是買 Ruffles 的洋芋片則要加消費稅。標準在哪,我也不懂。
其實在台灣也是有消費稅的,只是一般台灣人買東西並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理由是台灣商品都已經把消費稅直接含在標價裡面了。有一次我在網路上看到有個美國鄉民很開心地表示某一間餐廳的標價已經含消費稅,馬上引來一堆網友抱怨美國消費稅要另計的困擾。
那麼為什麼美國的消費稅都不含在標價裡呢?主要原因是美國每一個州的消費稅都不一樣,甚至有時候每個城市都略有不同。像是西雅圖的消費稅是 10.25% ,走個幾步路,旁邊的塔克維拉就變成 10.1% 了。跨過一個州,奧勒岡州竟然完全不收任何消費稅。再跨一個州,愛達荷州則是貪婪到連未加工的食品都要收消費稅。如果說有一個商品在美國投放廣告時價格要含消費稅的話,不僅做廣告的人會瘋掉,看廣告的人眼睛應該也會花掉。
上個週末,我們全家一起到奧勒岡州拜訪親戚。出發前一天時,我老婆的手機突然壞掉了,就趁機在奧勒岡州的好市多買了一支新手機,省了可觀的消費稅。消費稅就像是頂新油一樣,雖然已經不知不覺吃了一輩子了,但在發覺它之後還是能避開就避開。

我只能接受小數點後一位,剩下全部忽略 ...
回覆刪除去餐廳消費後的服務費也令人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