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點好吃的

想要吃好吃的東西,是人類共同的追求。但人類是怎麼判斷一個東西好不好吃呢?有人說是用舌頭品嘗食物的味道,有人說是要用鼻子嗅聞食物的香氣,而料理鼠王的女主角樂樂則曾經說過,好吃的法國麵包是要用耳朵來聽的。而我呢,我不相信這些無稽之談。身為一個擁有木舌、木鼻、木耳的木人,對於東西好不好吃,我只相信網路上的評價。

在網路上眾多的評價之中,公認最有指標性的可說是米其林指南的星星了。每次米其林在台灣公佈新的推薦名單時,總會引起大家一波熱烈的討論。不是我在吹噓,小時候還沒有聽過米其林指南之前,我就已經吃過不少牛排館了,像是我家牛排、貴族世家、西堤牛排等等。但我心目中最頂級的牛排館,卻是我家巷口的 "豪大牛排" ,因為每次有親戚朋友來拜訪,我爸媽總是帶大家到豪大牛排用餐。後來我學會查網路評價之後,才發現豪大牛排的確是有三顆星,不過是 Google Maps 上的三顆星。

搬到西雅圖後,也吃了不少西雅圖的餐廳。乍看之下,西雅圖的餐廳種類並不多,除了速食店以外,就剩下披薩、義大利麵跟墨西哥料理。剛開始會覺得不錯吃,但久了之後就會覺得有點膩。雖然西雅圖也有幾家台灣料理餐廳,可以適時提供一點鄉愁的慰藉,但也經不起細細品味。那麼,西雅圖真正的美食到底在哪裡呢?

對美食感到迷惘時,我想起了米其林指南。於是我打開了米其林指南的網站,試著用 "西雅圖" 來搜尋餐廳。在 "找不到搜尋結果" 的訊息跳出來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我打錯字了。再三確認後,才發現西雅圖沒有任何一家米其林推薦的餐廳,就連必比登推薦都沒有。再查了一下,原來米其林還沒有把西雅圖劃為評審的範圍內;簡而言之,連來都懶得來。難道西雅圖真的是美食沙漠嗎?

在這個大環境的逼迫下,不得已,我只好開始訓練我的木製感官,自己尋找西雅圖的美食。在尋尋覓覓的幾年下來,意外發現許多異國料理,吃起來竟然是熟悉的台灣味。趁這個機會,就跟各位介紹一下。

第一個是 H-Mart Grab & Go 的韓式炸海苔捲。一口咬下,口感上是外脆內軟,口味則是濃濃的韭菜香,我還以為我買到韭菜盒子。仔細看一下介紹,內容物只有海苔、冬粉、紅蘿蔔而已,真不知道這股韭菜味是怎麼來的。如果是喜歡韭菜盒子,但又對韭菜過敏的朋友們,絕對不能錯過。

下一個是 Frelard Tamales 的香腸起司墨西哥粽。我們端午節會吃的粽子是用竹葉包糯米,而墨西哥粽則是玉米葉包玉米泥。而這個口味的墨西哥粽,加了磨碎的西班牙香腸跟傑克起司,軟軟綿綿的口感與香料豬肉的鹹香,吃起來就是一份道地的粉蒸排骨。這時候再來一碗牛肉麵,就完整了。

最後一個是 Rinconcito Peruano Restaurant 的秘魯海鮮濃湯。這是一家秘魯餐廳,餐廳內放著秘魯電視台的新聞,主播用流利的西班牙語大聲地播報新聞,氣氛彷彿是大聲放著 TVBS 新聞台的台灣小吃店。這碗橘紅色的秘魯海鮮濃湯雖然看起來好像加了許多異國香料,但吃到嘴裡味道卻是印象中翡翠吻仔魚羹的味道,清爽而又鮮味十足。

還有許多其他像是吃起來像燒餅的麵包、喝起來像小米粥的穀物糊等等,但礙於篇幅就不多介紹了。講了半天,好像還是沒有講到真正的西雅圖美食是什麼,但如果你來西雅圖的話,我可以帶你吃一些台灣味。

留言

張貼留言